一位业内专家表示,两年以前,企业年金市场是机构热、企业冷,而现在看来,有些机构的热情也在消退。
部分机构降温或许是可以理解的。2005年8月,我国认定第一批37家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包括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以及保险公司,虽然角色不同,但起初大家对市场蛋糕无不虎视眈眈。两年过去了,以平安养老、博时基金等为代表的少数机构确实先拔头筹,业绩不俗。
但是,第一次"选秀"出来的机构业绩却很不平衡。"企业年金的特点又是薄利多销,当前在资本市场火热的环境下,一些机构的养老金部门需要忍受寂寞,确实承受很大压力。"巴曙松感慨的表示。
也正因如此,监管部门对正在进行的的第二批年金资格机构的认定工作采取了比较谨慎的态度,法人受托机构、账户管理人、托管人、投资管理人四类机构总数控制在20家左右。"毕竟国内的年金刚刚起步,资格发放的过多,超过市场所需,可能会造成过度竞争。"监管部门一位有关负责人表示。
然而,尽管如此,仍有一批机构在试图努力申请第二批年金资格。在日前召开的2007中国企业年金发展论坛的间歇里,数家机构的出席人员争先向劳动保障部养老保险司副司长唐霁松咨询申请的有关问题,其中不乏合资基金公司的身影。汇添富基金公司总经理林利军也公开表示,其公司将申请相关资格。
但一家基金公司业务创新部的负责人也向记者坦诚,目前来看,即便取得了相关资格短期内也未必能获得多大的收益,大家更多的是用战略的眼光来看待年金市场,希望能创出品牌,在未来的竞争中夺得先机。